創業唯艱
守成不易
變革更難
現任(第七屆)理事長 李昆林
嘉義市登山協會十三歲了,已經過了一個循環!緬懷過去,創業的艱困,早已是過眼雲煙,因為他成長、茁壯了!十年守成,未有他變,還是「內求整合、外建聲譽」,隨著每一屆理監事會及所有幹部篳路藍縷的經營,逐漸開花結果,不再是創會時大家預期的「明日黃花」或「曇花一現」。再來的十年,我們希望做到「內建制度、外求永續」,找回過去的記憶,建立資訊系統,不再是「過眼雲煙」;結合相關團體,擴充登山領域,化「登山休閒」為實際行動,讓「明日黃花」不再耳聞。
從嘉義市興業路東望,半天岩三寶聯峰橫列眼前;自吳鳳南路南眺,群山起伏,峰巒疊翠,雨過天青後,東南玉山群峰含笑招手。阿里山公路以嘉義市為起點,新中橫近在眼前;南投山區不過二小時行程,沿途風光,不待話下;台三線橫跨十字路,瀑布羅列,景色宜人;大華公路貫穿山區,登山者的最愛。嘉義舊稱「諸羅」,其來有自,諸山羅列,豈是偶然?
身為嘉義人,應知嘉義事:蘭潭泛月、檜沼垂綸、彌陀晨鐘、康樂暮鼓、公園雨霽、林場風情、鷺橋跨浪、橡苑聽鷹,可曾留住?梅山斷層、大埔風情、觸口花道、隙頂雲海、山美生態、達邦野戰、豐山水流、太和景觀、茄苳怪木、瑞里竹林、太平山境,是否知我?奮起湖、大凍山、特富野、樂野社、大峽谷、葫蘆谷、觀音瀑、曾文庫,似可忍,實難熬!路邊的小草,道旁的野花,甚至門外的小徑,這一切都跟我們太接近、太密切了!是我們的疏忽,還是它們不值得注意,或是它們不具存在的意義?空中的浮雲,遠邊的山巒,放眼所及,親近如昔,盡是兒時夢想;年長之後,顢頇依舊,玩偶不再,日思月盼;滾滾紅塵中,那一份自然天性尚憶幾希?
隨著社會變遷,70年代的「登山」,變為80年代的「健行」,再變為90年代的「旅遊」,現在叫「休閒」了!以前叫「山莊」,現在叫「民宿」,以前叫「社團經營」,現在叫「非營利性組織」;稱呼在變,思緒卻依舊,只是冒險刻苦轉成安適恬宜了!登山團體不能昧於現實環境的改變,更不能因循以往既成的事實。我們回憶二、三十年前,一趟瑞里之行,從交力坪起步、經過雲潭瀑布、越過青年嶺,進入瑞里社區,多少人從此跨足登山領域;無數青年學子一到暑期,縱足五岳三尖,漫步台灣百岳,換來了幾許社團管理經驗。滄海桑田、事過境遷,有多少人還在這一片「以大地為床,以星辰為屋」的環境中繼續奮鬥?登山者應有山岳的氣魄,外似粗獷,內實含蓄,外具豪放,內有城府。
登山活動最重要的是「人、事、路」三件事,無「人」不足以成「事」,不識「路」難以成大「事」。嚮導管「路」是天經地義,也是登山團體與一般人民社團最大不同處,嚮導長應負起「路」之勘查判斷;「事」以前叫資料(Data),現在叫資訊(Information),當知識管理(Knowledge Management)盛行的時候,資訊科技成為決戰要素,知識長應建構「事」之資訊網路;「人」包含了籌劃的人、參與活動的人,實際上就是理監事、幹部群、會員與山友,其樞紐在於會務運作,總幹事應投入「人」之協調整合。「人、事、路」合一,加上主導財務運作的財務長,將構成登山社團最重要的「四長」 -- 秘書長(總幹事)、嚮導長、知識長、財務長。
理事會如同一般企業的董事會,負責決策與策略規劃,並負社團經營成敗之責;秘書處類似企業所稱的「總經理室」,管控登山活動之經營管理,總幹事成為舉足輕重的「總經理」;嚮導群則如同企業內之事業部,成為執行登山健行活動之單位,由此建立起盈虧自負的經營體系;知識長與財務長成為支援部門,分從行政與財會的觀點,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援。組織擴大後,理事長有必要組成經營團隊,達成社團經營的共識,並對理事會及會員大會負責。
會館已經講了好幾年,也累積了一些「會館基金」,下一階段的努力目標,是讓愛山的人有一個共同的巢,大家可以在此說一說山中傳奇,蓋一蓋空山靈語。希望恢復創會時的「登山講座」,把山野常識廣泛宣導出去,增加嘉義市登山協會知名度,使例行性登山活動能順利推動。每年的登山會師是訓練領隊嚮導的重要活動,也是領隊嚮導共聚一堂,透過「做中學」,培訓新一代領導人的契機。
每月重點活動勢在必行,可以以大阿里山區為基礎,這是我們的故鄉,這裡有好山好水,把它介紹給親朋好友,不要再讓廣大進入這塊淨土的人,只知道「阿里山日出」,不要再讓他們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了!我們有義務站起來,為這一片故鄉的土地奮鬥。玉山就在我們左近,代辦活動不能停,這是走出狹隘空間,放眼更寬更廣視野的機會,透過代辦活動,與來自不同領域的愛山者相互砥礪。
這一切作為都要從「變革」談起,理監事、幹部群、嚮導群、會員,將面臨急遽的改變,新組織的出現、新觀念的引入、新作業的催生,都已刻不容緩,希望第七屆能做到「內建制度、外求永續」,扮演變革的火車頭,帶領嘉義市登山協會往前邁進,為第二個十年打好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