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念思緒921前的集集鐵馬行

 

921地震前的集集只是一個僻處一隅,以蛇窯、綠色隧道、自行車(鐵馬)、小火車聞名的小鎮,一場驚天動地的地震毀掉一切;在重建聲中,眾人關切期許下,它誕生了!一個嶄新的集集市集煥發出全新的開始!

讓我們神遊於921地震前的集集,緬懷思古!一切的記憶留在美好中,地震雖然毀了一切,卻留下了思古幽情,成為遊人駐足之處,應驗了「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」的俗諺。

那是一個萬里無雲,野外郊遊的好天氣,除了火車誤點的不可控制因素外,這趟神來之筆再度把一群愛好山野活動的人群聚在一起。

記得賀伯剛過,餘威未減的時刻,帶著剛上小學的兒子前往探視,走蛇窯、跨濁水溪、過綠色隧道,鐵路支線的懷念再度顯現,水里山城的呼喚再度想起,一趟鐵馬行增進了親子關係。

此時,帶的是四十餘人的一個團體,在集集鐵路支線水里下車,從水里到蛇窯的這段上坡路,對都市人來說是個小挑戰。套句山上的俗話:「當你覺得累時,目標已在望!」只是這次沒有聽到「再五分鐘就到了!」因為很累時,我們確實到了!一段自行車,一段步行,減緩了肌肉的疲憊。在蛇窯三代主林國隆先生輕鬆介紹下,我們知道什麼叫「露谷粥」(台語發音),也知道為什麼「露谷粥」只有小孩會吃,大人拒絕往來。三個小時的觀賞,讓我們瞭解到了「你泥中有我,我泥中有你!」的真諦。

左看濁水溪,右看集集支線,一行四十餘人,夾著一輛協力車及一輛「爆胎」的越野車,我們再度悠游於六線大路上。我們開懷高聲大喊:「此路為我開……」因為路邊的一線為我們這一群踏板上的勇者而開,浩浩蕩蕩,展開數百公尺的長蛇陣。這是不同於16甲山路的新台16線,東向直走即可進入魚池鄉,到達日月潭,西向進入集集鎮。這一段小徑連通16甲及新台16線,也讓我們見識了台灣砂石業的現況,在砂石車隆隆聲中,我們來到了明新書院。

十幾年前,吳敦義縣長再造書院(921中已毀,重建),留下了碑語;十幾年後的今天,這塊碑語成為眾人攝影留念的極佳背景。三合院的建築隱約還聽到過去學子朗朗誦讀聲,聲聲玉珠;此刻人去樓空,留下的是千餘遊客注目與讚佩。

「去也民生,來也民生」,這趟知性之旅就是這樣,從水里出發,走民生路到蛇窯;離開明新書院,又是走民生路進入集集市區。先是小城風貌,頗有古蹟之味,後是兩旁鎮公所與警察分局(921已毀),這種仿古新一代建築,可套用「美侖美奐」,只是覺得新舊夾雜中給人不同感受。此路將盡,右轉過一吊橋,可抵「大樹公」。樹齡超過七百,樹高25公尺,樹圍5.6公尺,樹蔭300坪,冠層亭亭,是全省罕見的大樟樹。有人說:「怎麼沒有樟樹的味道?」馬上就有人回答:「大概太老了吧!」電影中的「倩女幽魂」的情節圍絮在周遭,也是一趣!

集集車站廣場左側有M24戰車,為841229日所設,月台聳立「集集車站」四個大字,成為攝影抓鏡所在。一輛載滿遊客的支線小火車自東駛到,又憶起了學生時代擠車搶位的「英雄」氣概,只是這一次告訴兒子:「我們最後上!」火車啟動了,多年前所拍下的「兒童與火車」環繞腦際,迴旋不去,但是那一段鐵軌已經不見了。

「景物仍在,人物全非」,騷人墨客總有一份吁吁之感,但不適用於此刻;此時,留下的是「人物仍在,景物全非」,說是物換星移,說是滄海桑田,都不足以盡訴。我們知道,地震後的再生是辛苦的!